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上海市消防条例(2003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23:15:25  浏览:80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消防条例(2003年修正)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上海市消防条例


  (1995 年10月27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0月27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消防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0年1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消防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3年6 月26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消防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消防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和公私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居(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单位)和个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消防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
  第四条 消防工作的发展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使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消防建设经费应当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实行消防工作责任制。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市的消防工作。区、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指导、督促本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做好消防工作。
  市公安局主管本市的消防工作。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立的公安消防机构,具体负责消防管理、监督工作。
  军事设施等的消防工作,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分别由部队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负责。
  第六条 对在消防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或者对举报违反消防安全行为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第七条 每年11月9日为本市消防日。

   第二章 消防组织
  第八条 公安消防机构依照各自的权限,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监督消防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编制消防规划,送有关部门备案,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消防规划的执行;
  (三)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内装修等工程项目消防设计的审核,施工中的消防监督和工程竣工后的消防验收;
  (四)负责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或者销毁的消防监督;
  (五)依法负责消防产品的日常管理;
  (六)开展消防安全宣传,组织消防安全培训,管理或者指导消防队伍的建设和训练;
  (七)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督促、责令火灾隐患的整改;
  (八)组织、指挥、承担火灾扑救工作,负责火灾原因的调查、认定,进行火灾统计;
  (九)开展消防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消防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十)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十一)上级主管部门认为应当由公安消防机构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公安消防机构配备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督促单位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除火灾隐患;
  (二)宣传消防法律、法规知识;
  (三)指导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的业务训练;
  (四)参加火灾事故的调查、勘查和认定,提出处理意见;
  (五)公安消防机构规定的其他职责。
  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提高执法水平;在履行职责时,应当持有消防监督检查证,遵守法纪,严格执法;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第十条 本市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立公安消防队,并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配备相适应的消防装备。
  公安消防队应当在公安消防机构的领导下,加强管理教育和业务技术训练,保持消防装备的完好,加强执勤,随时做好灭火准备,接到火灾报警应当迅速赶赴火场,有效扑救火灾。
  第十一条 生产规模大、火灾危险性大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乡、镇和村根据需要和可能建立专职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可以由一个单位建立,也可以由几个单位联合建立。
  专职消防队所需经费由组建单位自行解决。
  第十二条 单位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义务消防队,增强自防自救能力。
  第十三条 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的业务训练、火灾扑救等,应当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指导和指挥。
  第十四条 依法建立的各级消防协会在市公安消防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依照协会章程开展消防学术交流、消防宣传教育和推广先进消防技术。

   第三章 社会消防
  第十五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二)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三)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制定防火、灭火方案以及火灾发生时保护人员疏散等安全措施;
  (四)改善防火条件,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五)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六)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七)组织火灾自救,保护火灾现场,协助火灾原因调查。
  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前款有关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做好住宅区的消防安全工作。
  单位的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十六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二)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三)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管理本单位的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
  (四)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第十七条 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指导、督促所属单位做好消防建设、管理和火灾预防工作,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做好对所属单位的消防监督工作。
  第十八条 消防基础设施由城市建设、邮电等部门分别负责建设和维修;其中开发区、工业区和居住区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由负责开发建设的单位在公安消防机构指导下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除教学、医疗、防疫、公共福利、市政动迁、解困用房以及军事设施等建筑工程外,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程,应当缴纳消防建设费。
  消防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条 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化、教育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应当采取各种形式,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十一条 托儿所、幼儿园、初等、中等学校、敬老院、福利院、医院等单位,应当制订火灾发生时保护婴幼儿、学生、老人、残疾人和病人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设立的社会消防服务中介组织,可以承担建筑工程的消防检测、消防设施的维修等业务。
  社会消防服务中介组织应当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消防设施的保护工作,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二)损坏消防设施和器材;
  (三)埋压、圈占消火栓;
  (四)占用防火间距;
  (五)堵塞消防通道。

   第四章 火灾预防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推广和建立消防安全小区。
  第二十五条 市民应当学习必要的消防知识,懂得安全用火、用电和其他防火、灭火常识,增强自防自救能力。
  监护人应当对被监护人进行火灾预防教育。
  第二十六条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参照境外消防技术规范进行的消防设计,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
  承接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单位,必须持有设计资格证书,配备消防设计审核人员并建立消防设计自审制度。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经审核批准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方可核发施工许可证。
  经审核批准的消防设计,未经原审核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更改。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对下列场所进行内装修前,应当将其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
  (一)营业性公共场所;
  (二)使用面积超过一百平方米的单位内部场所;
  (三)计算机房、档案室、图书馆(室)或者设置精密仪器、重要设备的场所;
  (四)市公安局规定的其他场所。
  单位内部场所需对外营业的,在营业前应当按前款第(一)项规定报送审核。
  第二十九条 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公共场所室内装修、装饰根据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应当使用不燃、难燃材料的,必须选用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材料。
  第三十条 施工单位安装、维修火灾报警系统和固定灭火系统等技术性能较高的消防设备,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其资质等级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审定,并向市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第三十一条 施工单位必须依照经审核批准的消防设计进行施工。
  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落实防火安全制度,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建筑物施工高度超过二十四米时,施工单位必须落实消防水源。
  第三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内装修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批的公安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经消防验收合格的方可启用。其中,火灾报警系统、固定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必须具有专门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
  第三十三条 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改变建筑物用途,应当符合防火安全要求,并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同意。
  第三十四条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
  第三十五条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第三十六条 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第三十七条 居民聚居区、大型商业区、党政机关、铁路干线、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以及其他重要场所附近,在有关规范规定的距离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设施或者储存场所。已经建成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设施或者储存场所附近,不得建造居民聚居区、大型商业区。
  严重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设施或者储存场所,应当纳入城市改造规划,优先组织实施。
  设置小型煤气站、液化气站、加油站,应当由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统一规划。
  第三十八条 生产、储存、销售、运输、携带、使用或者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规定。
  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保管员、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员,必须持有公安机关核发的作业证。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汽车、火车、地铁、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
  禁止擅自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
  居民存放少量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应当选择合适的容器,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配置必要的灭火器具。
  大量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必须报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公安消防机构应当派员监督。
  第三十九条 生产、销售、维修消防产品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后方可开业。
  从事生产、销售、维修消防产品的,必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和标识的技术标准或者有关规定。
  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未经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消防产品;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配件或者配料维修、保养消防设施和器材。
  第四十条 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市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参加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标准的审定工作。
  火灾报警系统、固定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备应当定期清点检测、清洗、调试和维护。
  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停用火灾报警系统、固定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
  第四十一条 市公安消防机构应当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消防产品目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公安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权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或者品牌。
  第四十二条 下列单位和场所应当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紧急照明装置和必要的消防设施:
  (一)高层建筑、民防工程、仓库;
  (二)医院、学校、宾馆、饭店;
  (三)古建筑、近代保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
  (四)商场、集贸市场、大型展销活动场所;
  (五)影剧院、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和体育场馆;
  (六)车站、码头、机场。
  第四十三条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擅自动用明火或者吸烟。确需动用明火作业的,必须事先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规定,并采取严密的消防措施。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进行电焊、气焊、气割、砂轮切割以及其它具有火灾、爆炸危险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十四条 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并定期检修。
  第四十五条 禁止指使、强令他人从事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生产和作业。
  第四十六条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培训:
  (一)消防安全责任人;
  (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三)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维修人员,消防控制中心的操作人员;
  (四)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作业人员;
  (五)消防产品的检验维修人员。
  第四十七条 公安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有不安全因素的,应当依法发出消防监督检查意见通知书或者责令改正通知书;发现有重大火灾隐患的,应当发出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必要时可以传唤有关人员,督促整改。
  接到消防监督检查意见通知书、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
  公安消防机构发出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时,应当视情况抄送被检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其他有关部门。
  第四十八条 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审核,应当在国家有关消防监督程序规定的期限内审核完毕,并签发意见书。

   第五章 灭火救助
  第四十九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迅速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为报警无偿提供方便。
  不得谎报火警,制造混乱。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为扑救火灾提供帮助的义务。在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前,有关单位应当迅速组织力量扑救,减少火灾损失。
  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
  第五十条 公安消防队接到报警后,必须在六十秒内出动消防车,赶赴火场进行扑救。
  赶赴火灾现场的消防车、艇有权优先通行,必要时可以使用平时禁止通行的道路、航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
  第五十一条 公安消防机构有权调动单位专职消防队和交通、供水、供电、电讯、医疗救护等有关部门进行火灾扑救,投入灭火抢险。
  参加火灾扑救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火场总指挥员的统一指挥。
  为阻止火灾蔓延,避免重大损失,火场总指挥员有权决定拆除毗邻建筑物、构筑物,有权决定在火场周围实施交通管制。
  第五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扰乱火灾现场秩序,不得妨碍火灾原因调查,未经公安消防机构许可,不得进入火灾现场,禁止擅自清除火灾事故现场。
  第五十三条 重要企业、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和影剧院、歌舞厅、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火灾险和公众责任险。
  第五十四条 外单位的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参加扑救火灾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以及对火灾原因进行技术鉴定的费用,火灾发生单位参加保险的,应当从保险公司支付的施救费中予以补偿;未参加保险的,由火灾发生单位负责补偿。
  第五十五条 因扑救火灾或者消防训练受伤、致残、死亡的,其医疗、抚恤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处罚,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由公安消防机构裁决。对给予拘留的处罚,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裁决。
  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由公安消防机构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由公安消防机构执行。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二)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或者不合格的装修、装饰材料施工的;
  (三)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擅自使用的;
  (四)公众聚集的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开业的。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责令当场改正;当场不能改正的,应当责令停止举办;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处警告。
  营业性场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的;
  (二)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的;
  (三)不能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的。
  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依照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未经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消防产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责令追回已出厂或者已销售的产品,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维修、检测消防设施、器材的单位,违反消防安全技术规定,进行维修、检测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或者线路、管路的敷设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对个人可以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可以处警告或者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其容器,公安消防机构可以予以收缴销毁。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处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
  (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二)违法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的;
  (三)阻拦报火警或者谎报火警的;
  (四)故意阻碍消防车、消防艇赶赴火灾现场或者扰乱火灾现场秩序的;
  (五)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灾的;
  (六)过失引起火灾,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有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逾期不改正的;
  (二)埋压、圈占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的,或者损坏和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承接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单位无设计资格,未配备消防设计审核人员,无消防设计自审制度的;
  (四)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改变建筑物用途,不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的;
  (五)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的。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项、第(二)项所列行为的,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有第一款第(二)项所列行为的,还应当责令其限期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对逾期不恢复原状的,应当强制拆除或者清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六十四条 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警告或者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造成人身伤亡,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火灾扑灭后,为隐瞒、掩饰起火原因、推卸责任,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警告或者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
  单位有第二款行为的,处警告或者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六条 两人以上同时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分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分别作出处罚决定,合并执行。
  第六十七条 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国家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通过审核、验收的;
  (二)对应当依法审核、验收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故意拖延,不予审核、验收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改正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指定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十八条 公安消防机构违反消防监督程序或者违法裁决、审批,给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并对直接责任人依法追偿。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条 受罚款处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照处罚决定书规定的期限缴纳。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第七十一条 依据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出具市公安局统一印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收缴罚没款时,应当出具市财政局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罚没款全部上缴国库。
  第七十二条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公安消防机构依据本条例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对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或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公安消防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七十四条 本条例所称的消防产品是指:用于灭火和火灾报警的器材、设备、设施,用于防止火灾发生和阻止火灾蔓延的装修、装饰材料,以及用于帮助和诱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的器材、设备、设施。
  本条例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含本数。
  第七十五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七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黄政发〔2007〕53号

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9月7日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七年九月三十日



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笫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区内的个人住宅建设管理,确保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结合黄冈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黄冈市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个人住宅及其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市区是指黄冈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黄州区、黄冈经济开发区、赤壁风景区、市农业三场所辖范围和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办法所称城区是指黄冈城市建成区和市政设施基本覆盖的区域。
  因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城市规划区和建设用地范围,本办法适用范围随之调整。
  第三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个人住宅,是指居民或村民自行出资、建设、使用的住宅。
  (二)村(居)民点,是指以村(社区)为单位统一规划的村(居)民集中建房点。
  (三)住宅小区,是指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不受村组(社区)行政界线限制,统一规划,功能完善,集中建设,集中安排的个人住宅区。
  (四)农村村民,是指具有当地常住户口、承担村民义务、享受村民待遇的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本村世居村民)。
  (五)村(居)民,是指农村村民和由农村村民转为社区居民后仍按村民政策管理的原村民,不包括城镇居民和非本村村民。
  (六)个人建房,是指由单户村(居)民或联户村(居)民按规划要求自行建造供自己居住住宅的活动。
  (七)业主开发建房,是指已合法取得宅基地和经批准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村(居)民,以业主的身份参加由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单位统一开发建设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的活动。
  第四条 黄冈市规划局是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
  黄冈市国土资源局是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土地管理工作。
  黄冈市建设委员会是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建筑管理工作;黄州区城建办负责区辖范围内个人住宅建设的建筑管理工作。
  黄冈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房屋产权登记和房屋安全鉴定工作。
  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本办法要求负责对本辖区内个人住宅建设进行审查和监管,其所属相关部门具体承担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本办法要求负责本辖区内个人住宅建设的初审工作,对个人建房进行审查、检查和监管,见证开工放线和竣工验收。
  村(居)委会负责督促村(居)民依法办理宅基地和建房手续,对村(居)民宅基地安排和建房申请出具审查意见,做好辖区内个人建房的监管工作,见证开工放线和竣工验收。
  发展改革、环保、农业、林业、公安消防、交通、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个人住宅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服从管理、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功能齐全、配套建设、节约用地、集约建设、安全施工、保护环境。
  城区内的个人住宅建设应当坚持严格控制、依法规范的原则。城区外的农村村民建房,应当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和美观的原则,注重建筑质量,完善配套设施,落实节能节地要求,体现乡村特色。

笫二章 个人建房基本规定

  第六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对个人住宅建设实施规划管理。
  (一)加大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坚持统一规划、成片改造、配套建设。
  (二)新建、改建、扩建、翻建个人住宅,应当先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个人建房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据此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或其他相关用地手续,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后,方可进行建设。
  个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行正、副本制度,副本除不得作为领取房屋权属证书依据外,与正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由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由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按法定程序报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编制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不受村(社区)行政区域界线限制,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各项技术指标应当符合国家、省规划技术规范和黄冈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
  只有编制了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并经批准的才能审批个人建房,经规划的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只能安排给本村村民自建住宅使用。村(居)民个人建房一律进入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内按规划要求建设,原则上不新开居民点,禁止零星建设个人住宅。
  规划和建设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需要调整部分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权范围的,应当报经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批。
  (四)城镇居民和非本村村民,不得在黄冈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个人住宅。符合《黄冈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细则》(黄政发〔2007〕23号)规定条件的,可以按黄政发〔2007〕23号文件的规定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申请使用廉租房。
  第七条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对个人住宅建设实施土地管理。
  (一)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集镇村庄建设规划。坚持节约、集约、合理用地的原则,坚持用地计划管理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村周边的荒地,不得占用农用地、基本农田。因实施城市规划需要占用农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中占用耕地的还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二)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部门制订并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确定个人住宅建设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并分解下达到镇(乡)人民政府。镇(乡)人民政府审核建房申请,应当符合分解下达的村(居)民建房年度用地计划指标。
  (三)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使用农用地的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40平方米(含附属设施);使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含附属设施)。
  (四)农村村民宅基地和在集体土地上已建成的村民住宅,只限于在本村村民之间转让,不得向城镇居民和非本村村民出售、转让。
  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售、赠与他人,或者将原有住房改为经营场所等其他用途,再申请建房的,一律不予批准。
  涉及直系亲属之间因房产继承或赠与发生土地使用权转移变更的,应当在房产部门办理完房产过户手续后再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
  (五)城镇居民和非本村村民,不得占用集体土地建住宅,不得在黄冈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征土地建设个人住宅;本办法公布实施前已非法占用集体土地建住宅的,按《黄冈市区违法建设处理办法》(黄政发〔2007〕37号)处理。
  (六) 农村村民一户一宅之外(因继承房产等依法取得两处以上宅基地除外)的宅基地、已安排异地新建的原有宅基地、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五保户腾出的宅基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依法收回。
  (七)已取得建设用地通知书或土地使用证,自依法批准之日起满两年未动工兴建的,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收回;未满两年但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收回,属集体土地的交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属国有土地的交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储备。
  (八)从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严禁村(居)民委员会向城镇居民和非本村村民供应、买卖宅基地。
  第八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对个人住宅建设实施建筑管理。
  (一)村(居)民联户建造多层住宅和业主开发个人住宅小区应当使用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农村村民建造低层住宅可以免费使用市建设部门推荐的通用图纸。
  (二)个人住宅建设应当由具有建筑施工资质的企业和人员建设,按有关规定签订施工承包合同。
  (三)个人建造多层住宅应当办理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手续。
  (四)个人住宅建设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或造价30万元以上,应当到市建设部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五)房屋竣工后应当申请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发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备案证书。
  (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竣工验收合格备案证齐备后市房产部门方可办理房屋产权证。
  第九条 城市规划区内个人住宅建设,实行分级控制。分级控制区范围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划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每两年公布一次。
  一级控制区:市区建成区、市政公用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经国家和省批准的开发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
  二级控制区:城乡结合部区域、重要集镇镇区。
  三级控制区:在城市规划区内,一、二级控制区之外的区域。
  一级控制区内不得新建或扩建(含加层)个人住宅,停止审批新的个人住宅用地。确系危房,经房屋安全鉴定部门鉴定为D级,不能保证居住安全、不适宜居住的房屋,可以申请按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维修或翻建。
  二级控制区内控制个人住宅建设,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禁止零星建设个人住宅。
  三级控制区内可以申请新建、扩建和改建个人住宅,规划建设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不得零星建设个人住宅。
  第十条 个人住宅建设应当符合下列具体要求:
  (一)符合黄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四线”控制规划和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
  (二)符合城市景观规划要求,不得影响城市景观和市容观瞻;
  (三)符合消防、交通、园林绿化、风景名胜、文物保护、供电、供水、排水、防洪、通讯等专业规划的要求,不得影响城市安全;
  (四)满足日照、通风、采光的要求,不得侵害相邻人的日照、通风、采光、通行、给排水等合法权益;
  (五)符合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要求,不得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六)不得占用城市道路、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公共绿地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预留用地;
  (七)在城市支路、小区街坊路两侧建个人住宅,必须严格按居民点详细规划、街景规划进行联建;
  (八)所选位置的土地规划用地性质必须是居住用地;
  (九)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政策要求。
  第十一条 严禁在下列规划控制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个人住宅。已建成的零星个人住宅,应当逐步就近迁入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内还建;已取得合法土地权属的空地,应有计划列入市政府年度土地置换计划,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大广北高速公路、106国道、江北一级公路、团黄路和城市主干道规划道路红线两侧以外各100米的区域内,及京九铁路、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两侧以外各50米的区域内;
  (二)文物保护单位、古禹王城历史遗址、赤壁、遗爱湖、白潭湖风景名胜区所划定的禁止建设区域;
  (三)城市绿化用地、三台河生态保护区等规划控制的区域;
  (四)城市公共设施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的区域;
  (五)正在进行开发改造以及列入当年或近期旧城、城中村改造计划的区域;
  (六)因城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七)法律、法规禁止个人住宅建设的其他区域。
  上述区域或位置的个人合法住宅经房屋安全鉴定部门鉴定为D级,不适宜居住的房屋,房主是城镇居民的,依法收购后拆除,具体办法另行制定;房主是村(居)民的,依照本办法按不同控制区内村民异地建房规定执行。
  具体禁止建设个人住宅的区域范围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市政府审批后公布实施,如需调整应重新报批并公布。
  第十二条 鼓励采取业主开发和土地整理方式进行旧城(村)、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鼓励村(居)民向村(居)民点集中,鼓励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小区。
  第十三条 二级控制区内的村(居)民建房应当统一规划建设住宅小区,采取多户联建或业主开发等形式建设多层住宅楼,并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原则。
  笫十四条 三级控制区内的农村村民建设个人住宅,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在村(居)民点集中建设,不得零星、散乱建设个人住宅,对已建成的零星个人住宅逐步进行迁村并点和土地整理;但因自然条件限制不宜规划建设村(居)民点的除外。鼓励农村村民联户建设多层单元式个人住宅。
  第十五条 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区域内、已列入旧城(村)改造规划和土地整理区域内以及具备联片开发条件的区域内的危房不得进行改建、扩建和翻建,其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由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依法按市场评估价收购储备。
  危房改建不能满足日照间距要求,严重影响相邻通风、采光的,应当及时组织拆迁或由政府收购。不能及时拆迁或收购的,只能按规划技术要求在原址缩小面积、降低高度翻建。
  第十六条 因城市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拆迁的,应当实行货币补偿安置,不得就地还建和零星还建安置;确需还建的一律进入规划的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内安置;或按城市规划要求,统一规划拆迁安置小区,由具备房产开发资质的单位统一开发建设。被拆迁还建户是城镇居民的,必须使用国有土地。违法建设的个人住宅在政府拆迁时不予补偿和安置。
  第十七条 根据申请建房类别、建房选址所在区域和城市规划要求,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和个人建房条件的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个人原址改扩建。现有宅基地面积在规定标准之内,易地新建确有困难,所在区域属于经批准的规划确定保留的村(居)民点,可以在原址改建、扩建或者进行危房翻建。原个人住宅用地边界不规则或者压占城市道路规划路幅、消防通道的,经市规划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个人住宅用地边界。
  (二)个人易地新建。农村村民建房应当逐步向规划确定的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集中,拆迁还建应当进入规划确定的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集中安置。
  (三)业主开发建房。住宅小区和具备条件的村(居)民点建设,可以采取业主开发方式,由具备开发资质的单位统一开发建设。
  村(居)民按规划易地实施个人建房或参加业主开发建房的,应当在新房竣工或新房配售后三个月内拆除原宅基地上的建(构)筑物和其他附着物。原宅基地由村(居)民委员会依法收回,并组织土地整理或复垦。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用地批准文件时,应当注明新房竣工后退回原有宅基地的内容,并负责监督实施;未退回的不得核发土地使用证、房产证。
  第十八条 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对个人建房的间距和高度标准有规定的区域,按照规划要求执行。规划尚未编制完成或者虽已编制完成但对个人建房的间距和高度标准未作规定的区域,按照国家规划技术规范、黄冈市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
  独立式个人住宅,只能建造低层建筑,建筑层数不得超过3层,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0米,建筑间距应符合日照要求,建筑总面积不得超过300平方米,用地不得超过国土资源部门核定的范围。

笫三章 个人建房条件

  第十九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和分级控制区要求的下列对象才可以申请建房:
  (一)本办法公布实施前已取得合法有效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属证件的城镇居民,其土地处在经批准的规划确定保留的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内,而且所取得土地权属时限没有超过两年;
  (二)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的本村村民;
  (三)由村民转为居民后,所在区域个人住宅建设用地仍然是集体土地(宅基地),土地处在经批准的规划确定保留的村(居)民点内,并且按村民政策管理的。
  第二十条 二、三级控制区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村(居)民,需要新建、改建、扩建或者翻建住房的,可以申请建设个人住宅:
  (一)因无住房需要新建住宅;
  (二)家庭人口众多,符合分户建房条件;
  (三)已使用的宅基地总面积未达到本办法规定的宅基地总面积标准的80%,确需在原址改建、扩建或者易地新建;
  (四)按照村镇规划调整宅基地和实施土地整理,确需易地新建;
  (五)原有住房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确需易地新建或者符合规划要求可以原址重建;
  (六)原宅基地被征收需要易地建房;
  (七)原有住房属于危房,且处在规划的村(居)民点内确需原址翻建;
  (八)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使用宅基地:
  (一)年龄未满十八周岁的;
  (二)违反计划生育规定,未按计划生育政策依法处理的;
  (三)原有宅基地面积已经达到规定面积标准或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四)出租、出售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或将住宅改作他用的;
  (五)原住宅在拆迁安置中选择货币补偿安置的;
  (六)市政府规定的其他不符合个人住宅建设申请条件的。
  第二十二条 村(居)民申请危房改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和要求:
  (一)已取得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D级危房鉴定报告;
  (二)用地性质、空间环境符合城市规划,改建方案符合经核定的规划设计条件和规划技术规范要求,建房位置在规划确定保留的村(居)民点内;
  (三)原有危房是合法建筑,已经取得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
  (四)不能满足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条件,属D级危房的只能按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翻建。属非D级危房的只能对危险结构构件维修加固。

第四章 个人建房审批程序

  第二十三条 符合条件和要求的各类个人住宅建设,均须按照下列程序依次办理:
  (一)在规划部门办理个人建房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危房翻建除外);
  (二)在国土部门办理农地转用、土地征收(用)、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个人建设用地通知书(附标明四界的宗地图)或土地使用证书等手续(原有住宅用地范围内翻建除外);
  (三)在规划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在建设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五)在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六)在房产部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二十四条 符合建房条件的村(居)民,确需单独建设住宅的,应当以户为单位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用地申请、持村(居)民委员会同意建房的意见向所在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建房申请。
  村(居)民委员会在接到个人建房申请后,应当及时依法召开村(居)委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审议,在本村(居)委会或者该户村(居)民所在的村(居)民小组张榜公布,征询本村村(居)民意见。
  在张榜公布期间本村村(居)民未提出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村(居)委会应当在《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与建设申请表》上签署意见(注明宅基地和现有住房以及家庭成员情况),连同建房申请人的书面申请报送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公布期间有异议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召集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第二十五条 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在接到村
  (居)委会上报的有关申请材料后,应当及时会同基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机构进行实地踏勘审核。审核内容包括申请人是否符合住宅用地和建房条件、拟选址和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建房方案以及层数、高度、间距是否符合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完毕后,应当将审核意见报经黄州区人民政府或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查后,连同申请材料一并报送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用地和建房。
  第二十六条 市规划部门按下列程序和要求审核审批:
  (一)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书面申请(拟建地点、层数、面积、户主姓名、联系电话);
  2、常住人口户籍证明及身份证明;
  3、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意见及四邻意见;
  4、所属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核意见;
  5、土地权属证明(含宗地图);
  6、属改建、扩建、翻建的提供原有房屋权属证书;
  7、属拆迁还建的,提供经市政府审批的拆迁还建安置方案和拆迁主管部门的拆迁证明、拆迁还建协议书等原件;
  8、属危房改建的,提供经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房屋安全鉴定部门的危房鉴定书和原房屋照片;
  9、拟建房屋及周围1:500或1:1000的现状地形图;
  10、其他有关的材料及图件。
  (二)个人住宅建设申请由所在辖区内的规划派出机构统一受理。受理后单独或者会同国土资源分局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勘察,提出初审意见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对符合城市规划、集镇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的,核发《个人建房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含附图);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做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个人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后,应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放线后,方可开工建设。
  (四)个人住宅竣工验收合格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户主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及其它有关证件和材料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二十七条 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下列程序和要求审核审批:
  (一)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向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经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居)民会议讨论通过,并由村(居)委会签署意见;
  3、所属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核并签署意见;
  4、在市或城镇规划区内的,应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个人建房选址意见书。
  (二)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当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依法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同时一并办理土地使用审批手续;对占用耕地的要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后再按规定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三)予以批准的核发用地批准文件(附标明四界的宗地图),并组织实地放线,划定四至范围;不予批准的应当依法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验收发证。
  第二十八条 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开办事制度,将个人建房的审批结果,在申请对象所在单位或所在村(居)委会、建设现场和黄冈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产网站上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九条 业主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根据建房户数量和实际用地需求,申请住宅小区建设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用地和建房申请:
  (一)住宅小区建设申请;
  (二)经市政府审批同意的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核意见;
  (四)属拆迁还建的提供拆迁安置方案、拆迁证明和拆迁协议;
  (五)建房户户数和每户面积安排说明;
  (六)使用林地的应提供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七)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村(居)民个人申请在住宅小区内建设住宅的,应当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提交申请材料,村(居)民委员会审查确认后统一报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和黄州区人民政府或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核,经审核符合住宅建设条件的报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分户核发土地使用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村(居)民住宅小区用地批准后,不得变相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或用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个人建房,否则按非法用地处理。
  第三十条 个人建房与周围建筑有利害关系的,应当提供相邻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持有人同意建设并经公证的书面协议。
  第三十一条 市建设、消防等部门对市区个人住宅建设,应当按照建筑工程管理程序,审核施工图纸,进行质量、消防检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市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 个人需要建生活配套等临时用房,应按规定到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个人临时用地、建房手续。个人所建临时用房不得超过批准的占地和建筑面积,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使用期不得超过两年,使用期满证件自行失效。确需延长使用期的必须在证件到期前一个月内重新办理延期手续。临时使用期满后,建房个人必须无条件拆除临时房屋;因国家建设需要,不论是否期满,必须拆除。
  笫三十三条 村(居)民需要在用地范围内建造围墙的,应当经村(居)民委员会审核同意,并向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规划和土地手续,由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监督实施,现场查验和确认建造围墙的位置、高度等事项。
  个人建房需要设立围墙的,不得超越经批准的宅基地范围,不得妨碍公共通道、管线等公共设施,不得影响相邻房屋的通风、采光和日照,高度不得超过2.5米,临街应建设通透式围墙。

第五章 个人建房管理



  第三十四条 个人住宅建设,应当严格按照用地批准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规定和核准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在开工前向市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划定宅基地范围,向市规划部门申请现场放线定位,基础完工后申请验线、勘验±0.00,实地确认用地范围、建筑物平面位置,不得擅自更改。确需变更的,须经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个人住宅竣工后,应当在30日内按规定向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检查个人建房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进行建设;未经验收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换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等手续;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和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手续;验收不合格不予换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并按违法(章)建筑处理。
  村(居)民应当在房屋竣工验收后的法定期限内依法申请办理土地初始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三十五条 建房户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后一年内建设有效,无法在期限内开工的,可以在到期前30日内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延期。逾期不动工、且未办理延期手续的,所持证件自行失效。
  笫三十六条 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和村(居)委会应当加强对辖区内个人建房活动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建设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应当在24小时内书面报告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市有关职能部门。
  第三十七条 严禁个人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建房,或者违反许可内容和要求擅自建房,违法建设的个人住宅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出租、经营、转让、抵押、担保、继承和赠与。
  村(居)民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个人住宅,未取得规划选址意见书,有关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不得安排宅基地及建设用地;未取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未取得土地使用证或土地使用通知书的,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和土地使用证的,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和施工许可后方可申请放线施工。所有个人住宅建设没有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的意见,一律不得审批。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划管理规定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湖北省城市建设监察条例》和《黄冈市区违法建设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土地管理规定的,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和《黄冈市区违法建设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超过本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和新建房屋竣工后,不按规定拆除原有房屋、退还宅基地的,按非法占用土地处理。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建筑施工、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及《黄冈市区违法建设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批准村(居)民住宅用地和建设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村(居)民住宅用地和建设的有关部门、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其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因此造成当事人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依法拆除地上建(构)筑物,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
  第四十二条 任何个人不得借改建、扩建、翻建个人住宅之名,与建筑商非法或变相开发出租、出售房地产。凡违反本条规定的,依法从严查处。
  第四十三条 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产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监察人员,应当依照法定职权,加强对个人住宅建设的监督检查,依法制止违法建设。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坚持属地管理和职能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集中统一,协调高效”的联动管理机制,实行集中会审,联合审批。各部门和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其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能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四十五条 建房户、施工人员应当配合相关执法监察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不得阻挠执法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对无理拒绝、阻挠执法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产、公安、消防、林业、交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个人建房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加强对个人住宅建设的管理,对审查不严、监管不力、弄虚作假、越权审批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八条 各县(市)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过去与本办法相悖的,按本办法执行。
 






附件:


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分级控制区范围划分

  一级控制区:黄州区赤壁办事处全部,东湖、禹王、南湖大部分,黄冈经济开发区、赤壁风景区、  遗爱湖保护区、白潭湖保护区。
  二级控制区:
  路口镇规划控制区:
  路口村 花园村 王家湾村 百丈嘴村 谢家小湾村
  丁甲村 戚家岭村
  火车站规划控制区:
  杨因岭村 石头坳村 单家堑村 舵塘村
  陈策楼镇规划控制区:
  陈策楼村 王家店村 王福湾村
  陶店乡集镇规划控制区:
  陶店村 塘角村
  堵城镇规划控制区:
  堵城村 老街村 芦冲村 龙王村
  禹王办规划控制区:
  汪家冲村 望月堤村 万福村
  东湖办规划控制区:
  晏家山村 六福湾村 长圻廖村
  南湖办规划控制区:
  除南湖路两侧以外的其他厂队
  开发区规划控制区:
  新桥村的八、九组
  三级控制区:市区范围内,一、二级控制区之外的区域。







关于印发《天津市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人事局


关于印发《天津市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津人专[2001]35号


各高等院校人事(职称)部门:
《天津市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条件(试行)》已经有关专家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本条件从2002年开始正式实施,正式实施后原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条件即行废止。

                               二○○一年十月十六日

            天津市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条件
                    (试行)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中申报高级实验师、实验师职务的实验技术工作人员。
  第二条 基本条件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相当的业务水平和实验技术实践能力,较好地履行现职务岗位职责;身体健康;承担教学任务的,必须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申报实验师职务:
  1.学历和资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硕士学位,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两年以上;
  ②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四年以上。
  2.任现职以来应具备下列业务条件
  ①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具有娴熟地开展实验工作的技能、技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创造实验条件的能力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能够对与实验工作有关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维护、检修和排除故障;
  ②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实验人员的能力;
  ③完成学校规定的实验技术工作任务,历年业绩考核合格;有教学任务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经考核合格;
  ④能够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专业实践,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B级合格证书:
  ⑤完成学校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⑥公开发表论文一篇或正式出版3万字以上专业著作(或实验教材)一部;
  ⑦参加完成校级科研项目一项或设计并开出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实验一项(提供实验方案和学校实验主管部门出具的已经实施的证明)。
  第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申报高级实验师职务:
  1.学历和资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博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两年以上;
  ②获得硕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五年以上。
  2.任现职以来应具备下列业务条件
  ①对本专业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实验教学和科学技术工作方面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精湛的技艺;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组织和指导大型实验技术工作,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
  ②在对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或引进技术及设备的使用、改进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③完成学校规定的实验技术工作任务,历年业绩考核合格;有教学任务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经考核合格;
  ④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专业实践,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A级合格证书;
  ⑤完成学校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⑥设计并开出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实验两项以上(提供实验方案和学校实验主管部门出具的已经实施的证明)。同时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a.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或公开发表论文两篇或正式出版5万字以上专业著作(或较高水平的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一部并公开发表论文一篇以上;
  b.获省级成果奖励一项(主要完成人之一)或局级成果奖励二项(第一完成人);
  c.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省级科研项目或主持完成局级科研项目二项;
  d.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以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设计、生产、施工、技术检测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附有关证明材料)。
  第五条 在实验技术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或长期献身于实验技术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经过考试或全面考核,表明确能胜任相应实验技术职务职责的优秀骨干,可不受规定的学历、资历条件的限制,破格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1.具备本文规定的学历和其它条件,但不具备规定资历条件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高级实验师职务:
  ①获省级成果奖励一项(前三名);
  ②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一项;
  ③获国家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2.具备本文规定的学历和其它条件,但不具备规定资历条件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实验师职务:
  ①获局级成果奖励一项(前三名)或校级成果奖励一项(第一完成人);
  ②参加完成局级科研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或主持完成校级科研项目;
  ③获省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3.具备本文规定的资历和其它条件,但不具备规定学历条件的人员,除应具备上述破格条件外,还须经相应专业知识考试合格。
  第六条 其它
  1.本条件中所指发表的论文均为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作品。公开发表(正式出版)系指已出版发行,并有"CN"、"ISSN"刊号或"ISBN"书号的。
  2.成果奖:系指科学技术奖(含科技著作奖)、教学成果奖等国家规定的奖项。
  3.重要学术刊物论文:系指①被国际公认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②在《中文重要学术刊物目录》中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③在学科评议组的同行专家们认定的本专业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4.符合初、中级职称认定条件的,执行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天津市职称系列分级分类管理意见〉的通知》(津人专[2000] 20号)。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